Skip to content
Heart icon (animated) heart icon (static)
Page logo
媒体报道

吴冬:全球肺癌研究中心将建立以患者为导向的创新模式
吴冬:全球肺癌研究中心将建立以患者为导向的创新模式

上海 ( 2016-12-01 ) - ( 新华网 ) 在强生中国上海总部的新办公大楼,到处是充满创意和人性化的设计。可升降的办公桌、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,占地近1000平米、设施完善的健身房,助力员工健康维护;遭遇突发情况时,公共区域内放置的多个急救箱和自动体外除颤器便于及时开展急救;以“餐厅”、“剧场”、“游泳池”等不同主题组成的创想空间,满足了员工进行集体讨论、拓展创新思维的需求。

  “创新是支撑强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。”强生亚太创新中心总裁吴冬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,目前强生正在中国筹建第一家全球肺癌研究中心,将建立以病患为导向的创新模式,降低肺癌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危害。
《上海宣言》让医疗企业更有意愿投入创新
  新华网:近年来我国医药政策频繁颁布,改革力度持续加大。作为医疗企业创新领域的负责人,您如何看待医改未来的趋势?又如何把握创新战略的方向?
  吴冬:在过去的几年中,国家加大了对药品创新和医疗器械创新的支持力度,使药品审评审批时间缩短,审评质量也得到极大提高。同时,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分级诊疗制度,努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,不断改善公众医疗体验。这些改变都是医疗企业希望看到的。
  中国是人口大国,同时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,预计到2030年,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25%。面对这一巨大挑战,整个医疗改革未来要能更好地惠及老年人,医药公司、医疗器材公司应当提供老百姓能够接受的药品和器械,共同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。

expand

强生亚太创新中心总裁吴冬接受新华网专访。新华网 杨锘摄

  新华网:日前,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举行,期间发布了《2030可持续发展中的健康促进上海宣言》,其中提出以人民健康和社区和谐为核心,重新调整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方向。这将会为医疗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?
  吴冬:中国有句古话是“上医治未病,下医治已病”。强生中国一直在探索加速药品、医疗器械等创新产品研发,推进业务模式创新。其中,我们的一大创新点是致力于疾病的早期诊断、早期干预,进而从疾病管理进入到健康管理。
  当前,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,随之而来的是疾病负担大幅增加。如果不进行慢性病的早期干预,人们的健康和整个社会发展都将面临重大挑战。随着《上海宣言》的发布,可以看到中国积极呼吁各国政府将健康促进融入可持续发展议程,加大对健康促进的政治保证和财政投资,让医疗企业有意愿、有信心投入更多的精力、资金和资源探索创新,将引领国际卫生和健康事业改革创新的潮流。

expand

强生中国上海总部的创想空间一角。新华网 杨锘摄

亚太创新中心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
  新华网:《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》提出,坚持创新驱动。强生在推进创新方面有何进展?
  吴冬:强生进入中国已达31年,企业本身也有130年的历史。说到支撑强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,第一就是我们的信条,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对医生、护士和病人,对父母亲以及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的人负责;第二就是创新能力。在中国,强生有近千位科学家,不断为国内的消费者和病人服务。我们还把这些成果带到国外,造福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。应该说,传统意义上的“关起门来搞研发”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,也难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。
  两年前,强生在上海设立了亚太创新中心,利用企业的资金、人才、市场优势“走出去”,联络外部的创业者、科研机构,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的医疗产品和临床医疗方案。目前我们正在中国筹建第一家全球肺癌研究中心,将打通强生在消费品、制药和医疗器材三大业务领域相对独立的创新实践,建立以病患为导向的创新模式,实现包括肺癌早期诊断、风险因素控制、器械和药品创新、患者康复管理在内的全程管理,减轻肺癌给中国患者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和负担。
  新华网: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,人才是实现创新的支撑。强生如何推动人才培养?
  吴冬:人才培养包括两方面。一是内部创新人才的培育。强生中国鼓励全体员工把自己的创意发表在共享平台上,当达到一定的点赞数后,公司会进行相应的评审和投入。这样一来,每名员工会把自己当做强生的一分子,相信自己能为公司、为社会带来改变。
  更重要的是推动开放式创新。过去我们认为只需要培养企业内部人才,现在这种看法已经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转变。在强生的业务范围内,任何人只要有很好的早期科研发现或成果,我们都希望将其纳入共同创新。即便他们不是强生的员工,我们会在一定条件下提供强生的战略资源,分享管理方法,帮助他们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。我们希望,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更多企业和整个行业在创新平台上高速发展。
践行社会责任离不开创新实践
  新华网:践行社会责任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。在推进健康中国和健康城市建设的过程中,强生如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?如何创新践行社会责任的方式?
  吴冬:对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社区负责,这是强生企业信条的一个重要内容。为此,强生在中国开展了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、帮助唇腭裂贫困儿童重塑微笑的“微笑行动”、强生护士项目、关爱精神卫生社区康复项目等。以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为例,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的组织实施下,截至今年,该项目已经开展了12年,共计为全国25万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了规范化培训,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助产机构,这一公益项目每年帮助60万新生儿建立生命的第一口呼吸,累计挽救了15万个新生命。
  践行社会责任本身需要创新。对于企业来说,如何以新产品、新业务模型更好地服务社会,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。另外,如何让公益项目长期在社区扎根,更好地动员社会力量,唤起公众关注,都离不开企业的创新实践。
文章来源:新华网http://news.xinhuanet.com/health/2016-12/01/c_1120028041.htm

Back to top